Tags

,

中國樂器的種類介紹

中國樂器的種類介紹


  吹奏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一》,笙:

      吹奏樂器,遠在三千多年的商代已有笙的雕型,由笙頭,笙管,簧片組成。古代的笙簧數不同,現代的笙,笙頭圓形笙頭和吹嘴,銅裂。演奏技巧有抹音,滑音,頓音,花舌,呼舌,揉音和喉音等

 

 

《二》,蘆笙: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早在西漢初已經出現,蘆笙大小不一,管的數目也不盡相同,從單管、雙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較常用的是六管蘆笙。六管蘆笙的構造,是用六很長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鬥;每管的根部各裝一個銅質簧片;管的下端各開一個小孔,吹奏時手指按孔發音。有的蘆笙,在竹管上端套上竹篦折成的三角形喇叭或套上稍大的竹筒,起共鳴作用。各管音高的次序,隨著地域和民族不同而異。吹奏時,以單音奏旋律,同時發出兩個以上的和音作伴奏。蘆笙多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

《三》,排笙:

        排笙是傣族、佈朗族和克木人的多管單簧氣鳴樂器,可獨奏或伴奏。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傣族、佈朗族和克木人聚居地區。排笙早在500多年前就已在德宏和西雙版納傣族地區流傳,是我國少數民族中較大型的罕見的和聲樂器。它由笙鬥、吹嘴、笙苗、簧片和腰箍等部分構成。笙鬥和吹嘴用一決整木或大竹筒制成,起安置和穩固笙苗的作用。14根用細竹管制成的笙苗,分為兩個縱排穿過笙鬥,左右各為7根,最長者達150厘米。在每根笙苗插入笙鬥的部分都鑲有竹質或銅質簧片。在兩排笙苗的上、下,紮以用竹蔑片制成的腰箍。

 

 

《四》,葫蘆絲:

           葫蘆絲,又稱葫蘆蕭。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等民族中。這種樂器用半截小葫蘆作為音箱,以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在葫蘆的竹管下端,嵌有銅質築片,中間較長的一根竹管開七孔。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指按中間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時,左右兩根竹管同時發出固定的單音,與旋律構成和音。其音樂輕柔細膩,圓潤質樸,極富表現力,呈現瞭古典與現代結合的親切婉轉,溫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五》,笛

 
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雖然短小簡單,但它卻有七千年的歷史。因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稱為“竹笛”。屬於木管樂器傢族中的吹孔膜鳴樂器類,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多用於獨奏,也可參與合奏,發音動人、婉回。古人謂"蕩滌之聲",故笛子原名為“滌”,日本至今還保留有"滌笛",後演變為如今的笛。笛又分: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

 

《六》,塤;

     

 

 

 

塤是我國古代的吹奏樂器,用陶土燒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瞭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它的外形是橢圓形的,有的是圓形、橄欖形不等。它的大小與鵝蛋相似,音有一至五個不等。最早的塤是一孔吹兩個音,後來逐漸發展為六孔,是中音吹奏樂器。它的音色古樸、醇厚、渾圓,即能獨奏又能同其它古樂器合奏,如鐘、琴、瑟等。   

 

 

 

 

 

 

 

《七》, 嗩吶:

 

      嗩吶,古稱瑣嘹,蘇爾奈.又稱喇叭、小嗩吶、海笛。原是波斯樂器,明代以前傳入中國,先為軍中之樂,後入民間.明王圻《三才圖會》(1607)即"嗩奈"其制如喇叭……不知起於何代,當是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嗩吶兩晉時期(公元265–420年)已流行於新疆地區。清代稱"蘇爾奈"。其名出自阿拉伯語surna的音譯。明代王西樓《朝天子》詞曰:"喇叭鎖哪,曲而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對其在當時的藝術表現功能描繪的十分生動。

 

 

《八》,簫:

短簫:朝鮮語稱“單掃”。朝鮮族豎吹樂器。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地區,短簫外形與漢族洞簫相似,但管身細而短,全長35~37厘米。傳統短簫多為竹制,也有用空心木制詐的。上端開一吹孔,管身上開有5個按音孔(前4後1),下端有一個出音孔。隻能吹奏五聲音階的曲調。

 

 

《九》,巴烏:

巴烏是簧管樂器,流行於雲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常用於獨奏或為舞蹈和說唱伴奏。巴烏:簧管樂器,也叫“把烏”,流行於雲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稱“各比”,彝族稱“比魯”“烏勒”,侗族稱“拜”,常用於獨奏或為舞蹈和說唱伴奏每到晚間,各族青年男女還常常用巴烏來傳遞愛慕之情。巴烏的品種較多,在哈尼族,既有單管巴烏,又有雙管巴烏,由於竹管長短、粗細的不同,還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烏之分。彝族的巴烏,有豎吹和橫吹兩種,在蒙自地區的土佬人(彝族支系)中,也流傳有雙管巴烏。佤族的巴烏,管長25 厘米左右,上面開有7 個(正 6背1 )音孔,在靠近音孔的管身上,均刻有人字形的紋飾。傳統的巴烏,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優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說唱
,也用於獨奏。

 

 

 

 

========彈撥樂器有: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紮木聶等===========

 

一》,古箏: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據考證,箏在春秋、戰果時期及廣泛流傳,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箏,通常又被人們叫做古箏,和琴之被稱為古琴一樣。這恐怕與它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濃鬱的民族特色,以及豐富的傳統箏曲給人們留下的古樸雅致的情趣有關。在古代,箏還被稱為秦箏、瑤箏、銀箏、雲箏、素箏等。按用弦數量而區分的傳統箏有:十二弦箏、十三弦箏、十四弦箏、十五弦箏、十六弦箏。河南傳統十六弦箏,面板弧度大,箏體長。廣東傳統十六弦箏體短小。歷史上各傳統箏主要用絲弦,清朝中葉開始用銅弦。

 

 

 

 

《二》,古琴: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古琴別稱雅號:“琴”、“七弦琴”。是樂器傢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復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三》,揚琴:揚琴是我國民族樂器中譍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樂器.按過去民族樂器分類法,曾把揚琴歸類為彈撥樂器,而現在分為鉉鳴樂器類的擊鉉樂器.揚琴有著兩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揚琴的前身是春秋站國時期的茿"揚琴源於西元前403年至前221年的春秋戰國時代,後經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至今,代代相傳.兩千多年的發展演變,形成瞭現在的式樣. 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我國的揚琴傳入歐洲,十四世紀在歐洲流行,很多人說"揚琴"就是"洋琴"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是缺乏依據的!揚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民族樂器!

 


《四》,琵琶:琵琶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我國出現得較早,秦、漢時期的“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共鳴箱兩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鞀發展而來的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它盛行於北朝,並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詩《琵琶行》中,對當時的琵琶演奏中的藝術效果和演奏技法作瞭有聲有色的描繪。


《五》,阮;東晉(317~42O)“竹林七賢”中的阮咸是傑出的音樂傢,最喜彈奏這種樂器,他當時彈奏的已是趨於定型的阮瞭。由於阮咸善彈和當時社會對竹林七賢的崇尚,這種樂器一時風行全國各地,成為獨奏、合奏或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樂器。後來因為社會動亂,阮曾一度失傳。阮:音箱圓形,十二個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撥片彈,可用於獨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參加民族樂隊演奏,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六》,月琴:月琴,彈弦樂器,已有月琴之名。來》:“月琴,形圓項長,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轉軫應律,晉阮咸造也”。其形制與阮相近。清代,琴頸縮短,演變為現代的樣式。音箱呈滿圓形,琴頸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制,邊框用六塊規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也有二弦、三弦的月琴。音域兩個八度。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撥彈奏,技巧有彈、撥、撮、滾、掃滾、按、顫、滑、吟等,用於京劇、楚劇等戲曲伴奏。

 


《七》,冬不拉:冬不拉是一種彈撥樂器,是哈薩克族人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雖音量不大,但音色卻很優美。演奏時以左手按弦,右手彈奏。既可以用於自彈自唱,也可以用於獨奏或樂器合奏。因它輕便,易於攜帶,非常適合於草原上遷徙不定的生活,深受哈薩克族牧民的喜愛。冬不拉由或扁平或瓢形的木制音箱組成,琴桿細長,上嵌有八個或十個品位,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註重彈與挑,彈用於重拍,挑用於輕拍。曲調分為歌唱性和說唱性兩種,節奏多用混合拍子。

 

 

 

《八》,紮木聶
紮木聶,又稱紮年。藏族彈弦樂器。因其設六弦,故又稱六弦琴。流行於西藏自治區、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地。據藏文史書《紅史》載,紮木聶於唐代從內地傳入。常用於歌舞和彈唱伴奏,也用於器樂合奏或獨奏。獨奏曲目多為歌舞伴奏曲,有《阿媽勒火》、《達娃雄奴》和《耶幾長木》等。


《九》,三弦;

三弦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淵源。明代楊慎在他的《升庵外集》中寫道:「今之三弦,始於元時(1279-1368)」。如果追溯它的起源,秦代的「弦兆鼓」被認為是三弦的前身。早期,三弦多用於伴奏民間說唱、曲藝及戲曲音樂。隨著時代和音樂的發展,三弦經已成為獨奏樂器及被廣泛使用在大小樂團中。由於三弦的音色獨特,渾厚而鏗鏘有力,在樂曲中,擅長表現一些有強烈地方風格及富有戲劇性的旋律,而在合奏中常用作充實中、低音聲部和加強節奏的效果。著名獨奏樂曲有《十八板》、《陽春白雪》、《大浪淘沙》、《彝族舞曲等

 

 

 

 

==========鍵盤樂器有:鋼琴,管風琴、手風琴、電子琴================

《一》,鋼琴:鋼琴,英文名是Piano,Piano是pianoforte 的簡稱. 其機械裝置有:鍵盤,擊弦機,琴槌,制音器,琴弦和踏板。現代鋼琴的鍵盤達七個八度,最高音為A;也有再加一個小三度的,最高音為C(88鍵)。鋼琴第一次用於獨奏樂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國的一次演出。 由琴弦列、音板、支架、鍵盤系統(包括黑白琴鍵和擊弦音棰)、踏板機械(包括頂桿 和踏板)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音樂會所用的大三角鋼琴是樂器中的龐然大物,有9英尺長,最重的可達79噸。迄今為止最昂貴的鋼琴是一架1888年生產的斯坦威牌三角鋼琴,1980年在紐約以18萬英鎊的高價被拍賣。鋼琴因其獨特的音響,88個琴鍵的全音域,歷來受到作曲傢的鐘愛。在流行、搖滾、爵士以及古典等幾乎所有的音樂形式中都扮演瞭重要角色,被譽為“樂器之王”。

 

《二》,管風琴:管風琴是樂器歷史中構造最復雜,體積最龐大,造價最昂貴的樂器,是一架雄偉,恐怖的機器。沒有任何一種樂器有管風琴那樣的力度和力度的變化范圍、那樣的色彩繽紛、以及那麼豐富和曲折的歷史,也沒有任何樂器能像管風琴那樣充分舒展演奏者的身心。管風琴是獨一無二的樂器,無論是演奏者還是聽者,都能為之如癡如醉,管風琴無愧於樂器之王的稱號。

 

 

 

《三》,手風琴:    手風琴是一種年輕的西洋樂器,以其優美而豐富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在眾多樂器中獨樹一幟。其音色剛中有柔,音色豐富多變,渾厚張馳的和聲效果更可以與大樂隊相媲美。安不但能夠以獨奏、重奏、合奏的形式來表演出西洋風格的探戈、波爾卡、爵士樂等樂曲,演奏中國民族音樂精品,也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不僅如此手風琴用來為歌曲伴奏,也同樣表現出非凡的魅力。

 

 

 

 

《四》,電子琴:電子琴最早是由美國發明傢於上世紀20年代末發明,並於30年代制造投放市場的。1959年日本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立式雙排鍵電子琴,取名Electone,它有三層鍵盤。電子琴是二十世紀產生的樂器。電子琴的先驅叫做“鐵列琴”,又名動力琴,是由美國發明傢撒迪厄斯*卡西爾於1900年完成起原形。五十年大後電子琴形成熱潮,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開始大量生產電子琴。九十年代後由於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各種高性能的電子琴不斷湧現,電子琴已成為一種非常普及的樂器受大傢歡迎。 


==========打擊樂器有:定音鼓、木琴,小鼓、大鼓、三角鐵、鈴鼓、響板、砂槌、鈸、鑼=============

 

 

《一》,定音鼓:定音鼓的鼓身是由銅所打造而成的鍋型,然後在此鼓身上覆蓋鼓皮。由於定音鼓隻有一面鼓膜,且鼓身有調節音的功能,所以不會產生復雜的共鳴現象,因此定音鼓可辨識一定的音律,定音鼓在當今最主要的用途是被使用於交響樂團中屬於打擊樂的部分,這個角色的任務是在演奏時將曲子帶入高潮並將音樂的趣味性帶入曲中。定音鼓通常是用來強調一首曲子的節奏構造,而一般的曲子編制上較常使用兩個或四個定音鼓的演奏方式

《二》,木琴:木琴是以雙手持小硬頭槌或軟頭槌擊奏發聲。用硬頭槌擊奏時,能發出木質、堅硬清脆、餘音短、穿透力很強的聲音,很適合演奏各種形式的音階、琶音、滑音、顫音、滾奏音、雙音、跳進甚至遠距離跳進的技巧性的樂句。木琴能用很快的速度演奏,可自如地控制強弱變化。木琴在樂隊中常被運用於輕松、活潑、歡快、詼諧、幽默、怪誕的音樂段落中。

責任編輯:陳靜